2011年1月30日 星期日

[紀錄] 99.12 哈盆古道-中央北大初嚮營

99.12.10~12.12 中央北大初嚮營-哈盆古道不越嶺

幹部:罐子、彥男、哲安
分隊名單:(*者為小隊輔)
A--定賢*、家琳*,博敬、佑承、泓毅、tony
B--耀宏*、亞昕*,牛牛、攸祁、睿耆
C--狐狸*、育加*,小妤、司杭、慶安
D--鈞翊*、欣倫*,物理書、大衛、佑坤
E--阿諾*、阿楚*,其樺、凱昇、浩文

初嚮/非初嚮比:13:16,男女比:21:8
中央初嚮6人、北大初嚮7人,中央學員9人,北大學員7人

紀錄:罐子。
地圖:地圖產生器3.0版 http://map.happyman.idv.tw/twmap/show.php?mid=226
左右岸為面向溪的上游而言。



12/10(五) 天氣:過檢查哨後飄毛毛雨,登山口起霧。人員狀況:興奮

1800 中央社窩集合,學校竟然停電了!是要測試大家頭燈能不能用嗎?
1930 中央社窩上車出發,司機蔡大哥。
2015 下三峽交流道,至國慶路與北大會合,車上抽小組圖卡。
xxxx 烏來7-11補給。
2120 那孝檢查哨繳交入山證,旁邊有公廁 (有水有燈!)。
2219 哈盆古道登山口
2220 產道底,停了一台小車,柏油路旁有泥土地,產道底是溪溝。
卸裝備、小組領公裝、小組自行紮營。
2315 幹部會議,跑隔日流程。
會議內容:
1.各小組請討論菜單、分配公裝。
2.小隊輔過了今晚之後,動口不動手。
3.過露門溪後,彥男&哲安先至哈盆營地附近尋覓適合各小組紮營處,罐子押隊。
4.避難帳上的水線不准有死結,不然彥男早上會去砍帳!
4.無線電2hr開機一次,一次10min。ex.08:00、10:00...
23xx 睡覺!
半夜有人來把車子開走,還走過來用頭燈照我們帳,遠處還有一聲槍響。



12/11(六) 天氣:晴。人員狀況:早上古道稍嫌悶,下午找營地累癱。

0430 幹部起床
0500 各小組陸續起床,吃早餐,悠閒的收裝備。
07xx go,往登山口!
07xx 登山口。
拍照囉!北大竟然沒帶社旗,照片看起來好像中央突然多了一堆橘色衣服的正妹XD
帶隊敬山,全體覆誦。祈求山神、溪神保佑我們平安順利,給與磨練使我們成長。
0726 出發!ABCDE的順序,罐子押隊。
0835 架繩小溪澗。
0855 波露山叉路小空地,全體大休。
0907 go
0945 過波露溪,溪水約到小腿肚一半,穿雨鞋直接過。
全體過溪約花半小時,下切溪邊時的陡滑泥土耗掉比較久的時間。
1100 7.5K吊橋遺址,過露門溪。
過溪後各自找地點吃午餐。溪水與雨鞋高度一樣,脫鞋過。
耀宏在橫渡大石頭,不小心落水,眼鏡掰~
11xx 彥男&哲安先行出發。(os:我才剛過完溪要吃午餐而已...)
1225 各小隊陸續出發,還是罐子押隊。(此時彥男&哲安似乎已經抵達哈盆營地了)
1330 古道下溪處,大家各自休息。
1400 我&狐狸亂晃後遇到開心找到營地的彥男&哲安,回下溪處抽各組營地:

營地以各小隊之間無法直視,有柴、好躺為原則。
D: (071,381),南勢溪轉向前大片碎石空地。
E: (073,379),匯流口前的疊石營地。
C: (075,377),匯流口後,往中嶺山的尾稜,獵寮營地前叢林空地。
幹部:(075,374),轉稜前的右岸沖積沙地,有獵人插的一根竹子。
A: (074,372),轉稜後的空地,左岸營地。
B: (072,370),溪溝下空地,抵達前水深及大腿中間,還有巨大倒木。
最後一組抵達營地時間約為16:00。(重裝+中央學員無溯溪鞋)

15xx 幹部抵達營地,搭好帳以後,彥男往後面兩組探去,我&哲安撿柴升火。
1600 衛星電話回報留守安全,據說差不多是最後一組抵達營地的時間。

1700 彥男&亞昕回到幹部營地。幹部討論後,覺得晚上要隊輔溯溪來開工作會報太危險,
所以決定隔日由最裡面的營地往回收隊,彥男與哲安同往下游CDE營地出發通知各
小隊,罐子煮飯顧火。此時已屆天黑,約17:30。

19xx 彥男&哲安回到營地。
晚餐:過濕的飯、鴨排、炒四季豆、南瓜白菜濃湯
宵夜:烤棉花糖、烤鱈魚片(意外發現很好吃!)
離我們最近A小隊隊輔也跑來烤火,沒有聊什麼八卦(後悔~~),大家好像都很累。
倒是不時聽到B小隊員打牌的歡呼聲!
頭燈照到溪水有好多蝦子小小亮亮的眼睛,好可愛XD

2130 就寢。連領隊日誌都懶的寫。



12/12(日) 天氣:晴,好熱!人員狀況:越裡面的小隊腳上傷越多(?),歸心似箭。

0500 幹部起床,一覺到天亮好像睡不太夠= =
0600 彥男出發往最裡面的B小隊營地(072,370),往回收隊。
0812 AB小隊都到了,go,繼續往回收隊。
1030 抵達最外面的營地:D小隊營地(071,381)。
傷患處理課程:講授後實做,傘帶傷患背負、雙背行走。哲安教學。

1130 古道下溪處,在主流和支流間找一塊約腰部、胸口深的溪流。
過溪課程:講授後實做,隊輔攻擊、隊員確保、逐一過溪。阿諾教學。
還沒輪到的小組先吃午餐,先倫完的小組也可以吃午餐曬外帳(太陽好大!)

1330 C隊整裝完成,先出發。
1345 A隊最後一組go,回程囉!tony學妹走比較慢,幹部群+A隊兩隊輔押隊。
1440 波露溪,我決定和A小隊其它隊員先走。
1545 露門溪,小休。A小隊3個隊員決定先衝,我叮嚀路上小心後,未跟隨。
稍後和E小隊同行。
1625 小溪澗,好餓,吃點東西。E小隊先衝了,又剩我一個。
1635 等了一會押隊的也沒到自己就先走了。
1710 回到登山口。

1715 A小隊3個隊員出現!咦,你們不是比我早走嗎?
似乎是在空地叉路走錯往烏福的路,竟然自己靠判位走回來!好險!
1720 最後押隊出現,據說tony學妹後來爆衝,10分鐘1K?

1746 收完裝備全體上車。
18xx 烏來7-11停車買晚餐,司機似乎抱怨我們太晚出登山口,中途又拖拖拉拉買吃。
21xx 回到中央。
咦,我的登山杖呢???
好像留在登山口了(冏~~~),立刻打給彥男問他們有沒有多收到登山杖,
沒想到他說,他的登山杖也丟在登山口了!

......中央北大初嚮營,哈盆不越嶺
於是,兩校領隊的登山杖就留在哈盆登山口,送給了不知名的山友。
12/13星期一早上彥男騎車上去已經有兩台車停在那邊了,路旁沒看到,留紙條給
車主看來也希望不大,星期二我打給福山派出所問,他們沒撿到,去尋過也沒有,
警察杯杯還安慰我說:如果撿到的人能夠好好利用,就當作是積陰德吧!

我只能苦笑,好吧,我這次初嚮營的隊費是4100元......
不再見了我的登山杖,陪我走過47天的山路Q_Q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分享] 研習已經開始:參與課程前的心理準備

2009全國大專院校學生登山知能研習營
【習前通告】

《研習已經開始:參與課程前的心理準備》 by 老龍 2009.08

各位學員大家好!暑期平安。竭誠歡迎您參加這個由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台灣山岳文教協會共同辦理的「2009全國大專院校學生登山知能研習營」活動。

此刻「莫拉課颱風」正來襲,全台籠罩在暴風圈裡面;儘管台北市看來沒什麼風雨,但全台各縣市都停止辦公、停止上課。人們將「颱風」視為一種「自然災害」的心理恐懼,可見一般。

諸位學員及親友們,一定都關切我們的研習活動是否如期辦理?此刻,尚不是作最終決定的時機。我們將配合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的「災害應變中心」未來這幾天的實際動態,在與太管處取得共識後,將於8月9日(週日)中午一點以前,再透過電子郵件函告諸位學員研習活動是否如期舉辦。

儘管懸而未決,但不論如期舉辦、延期辦理或取消不辦。在這兩天的颱風假和父親節裡,請諸位學員且先靜心等待,作好「如期舉辦」的上山前準備,卻也得有期待落空的坦然心情。

在颱風來襲時,颱風前或颱風後是否可以上山,始終是值得思考、探究的議題;在此,我們把「面對颱風與颱風警報」的過程,也視為研習課程的一部份,藉活動通告以類似「函授」的方式,來幫各位學員們提早進入「研習課程」的心情準備,也刺激大家思辯「風霜雨雪」等自然現象和「登山與否」的關連。


◎充分的準備、等待的耐心!

面對颱風的潛在威脅,對登山者而言,不論在山下或山上,戒慎的態度都是必要的,恐懼的心理則無助於採取安全的因應策略。因此,時時留意颱風動態與潛勢,做好各項防範、應變措施,總是應該要有的安全準備。

過往台灣的管理單位,只要一遇到「颱風」來襲,在目前《災害防救法》的規定下,各級政府成立災害應變中心後,指揮官於災害應變範圍內,可依其權責分別實施緊急應變措施之宣示、發布及執行,或「劃定警戒區域,製發臨時通行證,限制或禁止人民進入或命其離去。」 因此,目前政府機關往往「海上颱風警報」一發佈後,各級政府立即會以最保守的姿態,禁止一切野外活動,甚至對已經在山上活動的人「命其離去」而強制下山。各級政府現在多半寧可錯放颱風假,也不要因為沒有公告放假,而承擔「萬一不幸罹災」的社會指責。

然而,登山者若在山上面對風雨時,到底是該「快點趕路下山」或「靜待風雨過後再下山」比較好,往往得以「現場」實際情狀為判斷的依準,無法一概而論。若因山下有令(非山上現場)卻命其離去、強制下山,其結果往往是迫使「山上晴空萬里、卻得配合下山」的無奈;或者是,迫使登山者「得在風雨中強行下山」而更增添危險!

除非必要,否則不論山下或山上,在「風雨期間」最好的對待方式,並非在風雨中行走,而是「尋覓一個安全的地點靜待風雨過去」再開始行動,會比較安全一些。而我們得接納風雨,即便它的出現攪亂了我們原本的計畫與安排,也是我們得要面對與學習的一部份。

如同《走風的人》書中撒可努的父親對獵人哲學的觀點:「我們不能對自然絕望,只能謙虛地反省、自問該改進的地方。」「要學習期待後而失望的心理準備,以及失望後又要開始等待的那個耐心,我們才不會喪失信心或完全放棄…」「讓自己有所期待而失望,是下一次等待喜悅的開始。


◎暴雨的洗禮、繽紛的生命!
從自然的觀點看暴風雨,颱風作為大自然循環的一個環境變動因子,是生態系重要的「自然營力」之形態。暴風雨,讓大地有了重生的機會,讓生命多樣性成為生態循環最重要的特質之一。

如同美國「生物多樣性之父」威爾森(Edward O. Wilson)在他經典名著《繽紛的生命:造訪基因庫的燦爛國度》書中所言:「一場驚心動魄的亞馬遜河暴風雨,揭開了探尋繽紛生命的序曲。蘊藏無比豐沛生命力的雨林,對科學家發出蠱惑人心的魔力,未知的物種、珍奇的動植物、特殊的地理環境,衝擊著人們思考、討論物種的多樣性、演化的速度等等問題。

在觀看如繁星的多樣物種後,威爾森不禁喟嘆大自然的寶藏「生物多樣性」未被人類重視、珍惜,反遭人類文明大舉的破壞。而在生態學的觀點上,看生命的演化及「生物多樣性」的生成過程,暴風雨在生態循環中的作用,是相當重要的。暴風雨清理了森林中耐不住的樹木,造成新的森林孔隙讓陽光進入,而促成森林底層的其他生物之生長。

暴風雨對於人類來說,也一樣充滿啟發。尤其,過往在「人定勝天」意識形態下,過多的建設和工程掛帥的思維,以為一定可以駕馭自然、馴服大地;但不論台灣的九二一地震、每年的颱風暴雨,或美國的颶風、紐約水災等,這些暴風雨作為「大自然反撲」的一種形態,都提醒我們得重新思考:人類是否真的以「生態」思維作為前提,來面對「永續發展」的課題?還是依然沈醉在「發展主義」和「經濟成長」的迷思裡?!

因此,愛山者想要登山,在面對颱風豪雨影響山旅行程時,也該看見這些風雨對於大地洗滌的貢獻,同時提醒我們得放下腳步,聆聽「脈動的大地」聲音,才能在「傾聽自然」裡找到人與自然諧和的音韻。

所謂的「自然災害」往往是人們對於大自然的無知、自大,才招致不必要的危險。每當風雨過後,從「脈動的大地」淪落到「滾動的山河」之土石流現象,促使我們得重新省思人們對待自然的方式與態度,是否出了重大的問題?!我們得要通過的這個瓶頸;重新學習「暴風雨」的哲學,也是對自然環境及人類智慧的新挑戰。


◎寒風是兄弟、雨雪是朋友!

在Tom Brown的「追蹤師」系列叢書中,提及他的印地安祖父「潛進狼」的引領,及其對待大自然的態度。在潛進狼的教誨中指出:「寒風是我們的朋友!而你們卻一直視它為敵。」「我們並不是不會冷,只是不在意。…因為我們習慣於寒冷中坐臥行走,身體於是強化了心智對寒冷的容忍度。好奇心使我們保持溫暖。

因此,接納大地變動的一切,敬畏天地、順應自然、知足感恩,便是我們在自然裡體驗、探索、覺知、學習的基本態度。颱風、暴雨、冰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以無知或自大的態度面對它們。

無知的恐懼,讓人們把自己關在現在建築的牢籠裡,心智於是變成溫室裡的花朵而日益脆弱;自大的危險,則以「征服自然」的態度面對山海,而後賠上生命的慘痛代價。若無法聆聽山峰怎麼說,若不是大自然的接納與饒恕,人們是不可能安然度過真正的風暴的。

面對自然風暴雨雪來臨時,究竟「登山與否」遂總擺盪於走或不走、登頂不登頂的兩難。然而,終究只有謙卑面對山,以朝聖、守護的心態親近山而非以征服的態度面對山,才可能在大山媽媽接納下,得到進入山的聖殿之機會,而有朝聖般的生命洗禮,獲得一種身心靈的療育。

「寒風是我們的兄弟、雨雪是大地的朋友!」且靜靜聆聽山峰怎麼說,只待大山媽媽接納時,才進入山的臂膀享受被她擁抱的徜徉。而在出發前,永遠都先作最好的準備並有所期待,同時也有接受等待落空的心理準備,讓下一次的希望喜悅縈繞心中;這是一種寧靜,一種山的呼喚與機緣,我珍惜感念所有的造化。

山一直都在!且讓我們一起由衷默默祝福彼此,靜靜等待….。

(END)

---
重貼舊文章,因為覺得老龍寫的很棒!
給大家在登頂心態上一些調整:)
「好奇心使我們保持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