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

[碎念] 關於山防組的龜毛兩三事

山防組默默地也當了快兩年,即將交接之餘,把從我要開隊的時期到現在要為安全把關的經歷和疑問做個整理,可能不完全正確,但是可以供大家仔細想想,有討論才有進步

1.      計劃書行程都一樣,為什麼不能複製貼上學長姐的就好?
如果你今天是個新任嚮導,第一次開隊,建議你可以參考我在2012年登山社故事集最後附上的文章「登山十個必備清單」

如果你真的去翻了,你會發現裡面提到的名詞超過十項。
為啥?不是只能選必備的十項清單嗎?犯規!!

計畫沒有什麼絕對性,有個東西叫做蝴蝶效應,絕對也沒有兩支隊伍會是完全一模一樣的,包含具體上的路線、時間、水源,或是抽象性的人情、思考、判斷,這些微小的變動都會造就每一次計畫、每一次上山的獨特性。

因此山防組才會不厭其煩的希望每一份計畫書都是領隊重新思考才撰寫的。
針對該支隊伍擁有的能力去做剩下的假設推論。
當然從中也可以看出領隊是不是有用心在準備路線的也是啦。

2.      計劃書要怎麼寫,要有哪些內容?
社上的計畫書流傳已久,都有固定的模式,有時可能排版、論述不同,但大體上不乏幾項重要的成分:時間、地點(山岳、路線簡介)、人員名單(新舊比、男女比)、交通(去回、電話、價格)、預計行程(水源、營地狀況)、山防管制(留守人、山防管制時間)、緊急應變計畫(天氣、迷途、高山症、傷亡、轉進)、工作分配、裝備(公私裝)、菜單(食材品項、緊急糧、預備糧)、藥單(用法、用量)、緊急聯絡單位、參考資料(紀錄、地圖)、經費預估。

怎麼規定這麼多,很多東西不是常識嗎?

愚民如我有些東西一開始寫會覺得很制式化,寫個三五次後會發現越寫越多甚至寫不完(有一種人是越寫越少),不為什麼,只是把觀念內化了、還發現有更多以前沒考慮到的擔憂,這就是進步。

制式化的規定只是要讓初學者好上手、有目標和方向去思考。當計劃書上準備的事項規定都成為你腦袋的知識觀念時,自然而然的在搜尋資料的過程中你就會去注意那些「你該注意的事項」而不用一一把它複製貼上到計劃書中備忘。

3.      有沒有規定什麼東西一定要帶、什麼東西一定不要帶?
基本上我會跟你說,沒有。
看過愚民如我寫的「登山十個必備清單」後你可以列一份你自己的,你會發現還可以細分「高山十個必備清單」、「中級山十個必備清單」、「溯溪十個必備清單」、「長程隊伍十個必備清單」……

欸,怎麼越分越細??

好吧,你唯一要攜帶的是「安全」。
你應該要帶帳篷、因為你一天走不完;你應該要帶主繩、因為你沒辦法過地形;你應該要背水、因為你沒辦法找水源;你應該要帶地圖、因為那不是你家後院……

沒帶帳篷?是因為可以找到安穩睡覺的地點嗎?還是粗心沒寫到?

因著安全的考量,每個領隊會有他認為應該要帶的東西,山防組的責任就是提出問題來檢視領隊是否有安全上的漏洞,只要能解釋合理,證明你帶的東西是符合你所需求的,那山防組就會接受;當然反過來說,山防組也會以經驗來驗證領隊提出的東西是否合理。

4.      既然如此,通通帶上山不是最好?
首先,帶很多不一定是安全的,你可能會先累死自己!但愚民如我體力很差,這點可能說服不了大多數的體能魔人。(話說萬一不會煮菜,幹嘛不把媽媽背上山)

如果有無限的時間、空間、金錢、體能,那什麼都不成問題。
你又說時間空間金錢體能都不能換安全的爬山……
那是不是乾脆不要爬山比較好?

這樣說好了,你要出國留學了,可是行李超過20公斤,怎麼辦?

廢話,當然是把行李減少一點啊!
可是我不只是要出去讀書啊,我還要一邊玩,一邊打工耶,少帶一項都不行!
如果你有很多錢,你可貼個不小的金額做額外拖運;
或是你有不少的體力,你可以選擇靠自己的力量達到目的地,正所謂不爽不要搭;
或是你有知識能力,你可以到國外在自己想辦法取得素材?

以上這些,就是要經過你的思考,在腦內小劇場中一再的辯論……
哪些你可以靠金錢解決、哪些可以靠體力解決、哪些可以考腦袋解決……
最最後,才是你要帶上山的東西。

5.      審山防要準備什麼?
首先恭喜在這個FB盛行的時代你還能把文章看到這裡。
終於要講到重點了。雖然好像差不多都在上面有提到了。

從最基本的說起,審山防目的是為了審核你(不管你是領隊、嚮導、留守、隊員)對隊伍的了解程度,有點像是前置作業;接著是行程中該如何避免發生危險;最後是發生事情該如何做應變,有點像是後續處理。

別廢話這麼多,有沒有審山防考古題?

這個應該很多人想問,我只好說說我的準則囉(請依照當屆山防組長為準)。
基本上如果你不能把計劃書講一遍就不用來了,看清楚,是講一遍,不是朗讀一遍!!!這是最基本啊,你若搞不懂領隊寫啥米碗糕你是要來審個鵰喔?期待山防組釋憲嗎?
也不是要來念經給我聽啦,我自己就可以念了啊,你要理解以後講一遍啊!

什麼是最遲歸來時間、制定的意義是什麼?轉進行程這樣估時間合不合理?為什麼帶普魯士繩、不帶主繩,不是更安全嗎?為什麼要在這裡先背水不到那裏再取水?為什麼這樣的新舊比是可以負荷的?瓦斯這樣帶夠嗎?人員有沒有相關經驗沒有的話怎麼辦?那些點適合休息午餐?在某處發生事情以後怎麼處理?

想當愚民如我第一次被審山防的時候,我指著地圖說:「X點到登山口、X點到孟祿亭、X點到西峰下觀景台、X點到排雲山莊,這樣。(默)」嚴肅的山防直接跟我說:「就這樣喔?你的路線就這樣?」心裡OS喵喵咧不然還能怎麼樣上面不就這樣寫嗎?

問我路況怎樣要幹嘛,不是都能走就好嗎?

客官哪,能吃飽就好,幹嘛不吃餿水還要去吃西堤?
因為一個會落塞、一個不會啊(應該啦)。
增加對路線的了解度才可以把風險減到最低,如果有叉路牌的路線都可以走錯目的地了,要山防組怎麼相信照計畫書念一遍以後路就會走對?

所有的提問都是為了測試你對於路線的了解程度,這些了解程度可能關乎到隊伍的安全。紀錄上寫著營地下切有水源,結果到了營地不知道往東西南北哪條路下去取水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發生呀!不要再嫌山防組龜毛了,該龜毛的是各位!如果大家對每件事情都很要求,在審山防之前做足準備,那麼才能快速達到目標,並且討論更深度的東西,進而整合觀念、安全出隊,否則,計畫趕不上變化,發生的事情永遠不會出現在計畫書上呀!
也就是說吃西堤還是有落賽的機會啦,但總比什麼功課都沒做就去吃餿水來的好。

6.      不審山防我也可以爬山啊,幹嘛這麼辛苦?
齁齁,終於來到最犀利的問題了。

我只能說,腳長在你身上,山防組不是要綁住大家的腳,但請萬事都為他人著想。你的家人會擔心你的安全、你帶出去的人能不能互相照應、你的社團學校也不會想上新聞(是的即使你用非社團名義出隊你還是學校的一份子,以當今媒體亂象出事後別想撇清關係)。

愚民如我也非萬能啊,很多時候都是教學相長,你有你的立場,我有我的觀念,兩個交流之後都能夠更上層樓,擬定出最適合的方案

當初我也是走體制外的人,但那是在我已經升初嚮兩年後的事情,並且隊伍還是經過更多比我有經驗者的討論和建議後才成行的(中間還鳥過一次),不用山防組來盯我,我自己就會怕死而乖乖去準備了。所謂初生之犢不畏虎,原來感覺到怕死才是開始呢!

矛盾的地方在於,社團有人爬山一定是件好事,但是很多人爬山卻很少人走體制內的隊伍,是不是就有該檢討的地方了?可以供大家想一想,法律只是最低標、道德卻是無限上綱。希望大家都有道德、勇氣、知識能夠在山林裡闖出一片天。


97級 罐子 2013.08


在一片雜林起霧穿梭之後切到超大條古道那種興奮感至今記憶猶新。 在鮮少人走過的路上,只為自己的夢想。